《一》
那海上的一夜犹如昙花一现,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往事了,远得好像是个梦境,不真实却让你终身
难忘。或者像是琼瑶小说里写的,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故事,像是别人发生的事。但是,那一
夜是真的,是高chao曾经亲身经历的实境。
事情发生在民国五十九年,战地金门前线东海岸的某个渔村,那个军管的戒严时代,号称十万大军
驻守、单打双不打的畸形战争年代!
『阿爸,紧来照,紧来躲炮弹,阿共仔又开始射炮弹了....』十八岁的阿义手里拿着碗公,里面盛
着晚餐的地瓜稀饭,光着上身穿着美援面粉袋所缝制的短裤,边跑嘴里掺插着国台语边高喊着说。
『干你老母得咖後....照....照去丢嘛摸落用....麦贯伊啦!明天好去捡炮弹弹壳去卖啦!』阿义
的阿爸Cao着国台语粗话,骂着自己的儿子说。
就这样,阿义一个人独自跑去後山防空洞躲炮弹,十八岁的阿义从小就没有母亲,几年前打鱼的父
亲又因出海捕鱼受伤嗜酒成瘾,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沉醉日子,让阿义从小就养成独立的个性,为
了三餐担起出海打渔的工作。
那时候的金门,各项物资缺乏,百姓生活困苦,所有的後援补给均仰赖後方台湾的支援,食、衣、
住、行样样匮乏,更遑论休闲娱乐了。那时号称十万大军驻守的金门,只有几家电影院上映着台北
二轮的影片可看,偶而前来劳军的综艺康乐队,更是奇货可居。收音机的管制年代,为的是预防老
百姓的脑子被阿共仔的电波洗脑改造,电视更是犹如沙漠般等待甘霖的降临。
那一年夏天,国军为了创作一个表现金门百姓自卫队民兵英雄题材的话剧,台湾来了一个创作剧组
,到金门前线的海边渔村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阿义就是在村里认识了他,那个全身充满青春干劲
的预官少尉康乐官高chao,阿义都叫他高大哥,他是个舞台美工,任务和别人不同,成天在他们海边
村里游走和画素描,收集可能用来做布景和道具的东西:海景、渔船、礁石、渔村的房子、屋里屋
外的生活用具等等。
他们在阿义村里待了一个多月,食宿都在海防队部,有一天晚饭後,高大哥在渔港散步,发现一条
独自停靠在海边的小渔船上,有位年轻的渔民很帅。在这里,渔民都是编入民防的,他就是那个时
代标准的民防小帅哥....阿义。
高大哥立即产生要请阿义当模特儿的念头,便趋前向阿义说明剧组的来意和任务....
听说高大哥想画他,阿义便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高大哥在约好的时间来到阿义的船上,请阿义按他的要求摆姿势写生,因为近海渔船都
很小,只是靠划双桨的动力,船上只有前後甲板和中间船舱。渔舱盖是竹篾席子,舱仅有一米半高
,进出得弓着身子。舱板上和舱板下,放着和藏着简单的生活用品与捕鱼工具,吃住都在船上,是
标准的渔家郎。
阿义一会儿站在船头甲板双手叉腰昂首远眺,一会儿站在船尾做着划桨动作,一会儿又抓着渔网,
做准备撒向大海的动作。有时穿着高大哥的背心敞开着胸襟,有时打着赤膊挽着裤脚。总之,都是
那个时代文艺创作的模式化造型。
他们一边写生,一边闲聊,阿义才约略的向高大哥述说自已的经历,他从小没了母亲,小学毕业就
随父亲出海打鱼,父亲因为打鱼时,右脚不幸受伤成疾,行动不便怀忧丧志。为了增加收入,阿义
常独自一人出海打鱼。
高大哥画了十几幅写生,又特地画了一幅素描头像送给阿义作为酬谢。阿义很喜欢,也很感谢。
第二天傍晚,高大哥来找阿义,悄悄地问他:『阿义,我想明早跟你出海去捕鱼,可以吗?』
阿义惊喜万分,除了他爸爸,还真没有人陪他上过船出海捕鱼,不过,阿义兴奋的神情很快的就消
失在脸上:『可以是可以啦!不过,海防班哨那儿,高大哥要打点一下,你没有渔民出海证件,恐
怕无法出海?』
『这个你放心,我的任务就是要体验渔民海上的生活,这我会去打点的。』高大哥愉悦的回说。
阿义见到高大哥可以跟着自己出海,也很高兴。他交代高大哥明早清晨三点,就去他船上会面,因
为太晚了,涨满chao,鱼群都被其他的渔民捷足先登了。
高大哥猜阿义一人生活干活,一定太寂寞了,清晨三点前,他就迫不及待地上了阿义的渔船,他看
着阿义整理准备渔具,很抱歉他帮不上忙。
阿义说没多少事不用劳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