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反贼得了地盘,都迫不及待地称王了,蜀王好歹知道一点他们的心思,觉得自己暂时可以满足他们,可以拖一拖。
相对来说,像宋姚这种有实力却迟迟忍着不称王的,才是最可怕的。
——王位人家都不稀罕了,得拿什么才能满足他们呢?
用猪脑子想也知道,肯定是帝位了。
蜀王战战兢兢了许久,在门下一个幕僚的提议下,决定主动册封这三位为王。
一是讨好他们,二也是试探他们。
如果他们接受了册封,说明他们暂时还没有取大晋而代之的想法。
要不然,他们干嘛还接受大晋的册封呢?
如果他们不接受……
其实人家要是拒不接受,蜀王也没办法。
如果大晋的威望没有被乱世刚开始那会儿作完了,他还可以让天子以正统的名义,召令天下共同讨伐。
可是如今……
他只能看人家心情了。
而宋姚要和谋士们商议的,就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虽然说宋姚集团最近也已经有了提议她称王的声音,她自己也觉得时机已经差不多了,再不称王难免寒了底下人的心。
毕竟,大家之所以肯跟着她打天下,大部分都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至于为天下先,只为救万民于水火的有吗?
有。
不管是哪一个时代,都不缺这种正身之士。
但是,这样的人太少太少了,世上更多的,还是仰禄之士。
如果宋姚一直不称王,作为一个刺史,她能封给底下人的官位十分有限,还不怎么高。
毕竟,她这个领头羊都只是个刺史,作为她的手下,总不能比她还高吧?
但如果她称王了,那就不一样了。
可以说,朝廷这封赏的旨意,对宋姚来说,有点不合时宜。
作为最早的四个谋士之一,岳先生首先发言,“不管接不接朝廷的旨意,主公称王这件事,是一定的。祭告天地的祭台,可以着手搭建了。”
随着宋姚手下的幕僚越来越多,慢慢地也分出了派系。
大家或是志向相投,或者老家是同一个地方的,相互联络抱团,虽然都是为宋姚的服务的,彼此之间却各有竞争。
这也是免不了的事。
这几年,宋姚自己也看了许多后世的伟人语录,其中毛爷爷的一句让她受益匪浅。
——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外无派,千奇百怪。
一伙人只要超过了三个,就会出现抱团的现象,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而她作为主公,只需要从中调和,让他们保持良性竞争即可。
在这种环境下,爱剑走偏锋的岳先生也稳重了许多。他一开始就是四平八稳,让人无可指摘。
立刻就有新进的幕僚不甘示弱,起身道:“如今以主公的实力,根本不必看朝廷脸色,又何必给那蜀王脸上贴金?”
京城如今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所以,他直接就说蜀王,干脆地略过了天子。
只是他话音刚落,就有人起来反驳,“此言差矣。如今朝廷的威信虽然几近于无,各路诸侯的王位也都是自己上表请封的,但毕竟还是受了大晋天子册封的。
如果主公不受册封,自立为王,无疑就是给了其余诸侯联合进宫咱们的借口。
主公,小不忍则乱大谋。且不可为一时义气,给了有心人可趁之机呀。”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宋姚不禁点了点头。
大家见宋姚都赞同了,尽管有心里不甘的,也不会明着说出来拆台了。
就在众人要接着商议建造祭台之事的时候,上首的宋姚突然道:“祭台之事,全权授予胡先生负责。诸位若是无事,便都散了吧。”
能参加这种会议的,没一个是傻子,很快就反应过来,主公肯定是有要紧的私事要处理。
因而,大家相互看了看,就r都若无其事地起身告辞了。
而一众幕僚走了之后,宋姚反而不急了。
她先是让人进来把会客厅收拾干净,自己慢慢走进了书房,才极为从容地让系统联通了傅棠,笑意yinyin地喊了一声,“哥哥,一别经年,别来无恙?”
傅棠着实怔了一下,才若无其事地笑道:“我还是那样呗,得过且过,混日子。”
虽然隔着网线,他看不见宋姚的神情,但只从她的语气,傅棠就感觉得出,她和以前,的确是不一样了。
这是一种难言的直觉,具体哪里有了变化,由于线索太少,傅棠又不善于揣摩人心,一时还真是弄不清楚。
而缩在一边的汤圆已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了。
它嘴里嚷嚷道:“你听,你听,她是不是变了?是不是?”
傅棠看傻子一样看了它一眼,无语道:“你这不废话吗?在那样的环境里待上几年,除了死人,谁还会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