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甚至于连自家小徒弟背着单身的师父和单身的师兄偷偷摸摸和台下未成年(没到十八岁)小姑娘眉来眼去仿佛要脱离双十一组织这件事都不是重点,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通过联欢会转变安城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的速度——
因为安城百姓的余粮已经不够了,再这样下去,生命垂危。性命攸关。
新到任的知府在衙门的书房里找到了一条暗道,从密室里找到了足够安城百姓吃一个月的粮食,以及一大堆金银珠宝、古董珍玩、名人字画,还有盐糖之类的东西。
很显然,这些大概是前任知府特地搜刮来留给子孙的民脂民膏。
看来他还是知道面对前朝的世子要留一点后路的,可惜机关算尽丧尽了天良,架不住死得猝不及防,以至于没能把这条后路交代给后代,反而便宜了下一任的知府。
而下一任知府理所当然地把所有粮食都充作了接济粮,按人头按年龄计算好了给安城所有在籍百姓每人多少的粮食。
但粮食准备好了,作为朝廷下派的知府,他却不得不担心万一他上一刻把粮食发给了百姓,下一刻安城百姓吃饱了肚子就来围攻衙门,或者干脆跑出城抄家伙和正在龙伏山脚下守株待兔的冯大将军一行人打起来……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情不能做。
于是,一直躲在衙门不敢出门的知府大人不得不又一次“艾特”秦门,三令五申,让他抓紧时间再抓紧时间——
想要让安城百姓消除对朝廷的敌意方法当然有很多,但见效快的方法却很少,而秦关之显然有这样的本事,既如此,他身为一方父母官,就不能放弃安城的任何一位百姓!
……
……
又是一天的早晨,金大娘在她婆婆和女儿金琳的催促下起了床,在大娘煮了米汤一家人分食之后,全家人相互搀扶着往菜市口去。
一路上,一家人都乐呵呵的,不同于之前送三个孩子走时那凄苦的模样,然后在每一个交叉路口和其他同样去菜市口的家庭汇合,一起来到菜市口,快速抢了个位子坐着,再和周围或者认识或者不认识的邻座搭话,建立起一段新的友谊。
“您老这是看了第几遍了?”
“第三遍啦!”
“老朽看了整整四遍了!”
“我……”
周围一圈人照例先按照资历(就是看了多少遍的演出)排了个顺序,一个临时的小团体就这样形成了,有小团长有小团员,然后小团长就开始主持整个小团体的团员相互之间分享他们看了这么多遍演出之后得出的心得体会。
没有看过重播的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去看重播,没有到电影院二刷过一部电影的不知道再看一遍电影有什么意思。
有什么意思?
可有意思了好不好!
首场演出时,大家都只顾着看重点了。
比如小品大家只顾着按照演员的情绪走,相声大家就只记得在相声演员抛梗的时候笑成傻子,歌曲大家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伪装出一副动听的模样说着违心的夸奖,在听都城第一说书人秦关之说书的时候露出姨母般的梦幻笑容……
而第二遍再看这场演出的时候,观众就知道这场演出每个节目最有价值的是哪个部分,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更好地欣赏一场演出;
第三遍的时候,观众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演员……的脸上,如同现代的观众一样,给演员的长相气质又是评价又是打分,分出了个前三前十,并将演小品里小巧的演员认定为是最美的一个(因为只有这一个在他们眼里的女演员);
第四遍是服装道具,第五遍是给节目的好坏排了个名,今天是第六遍,而他们今天的目的是改一改昨天的排名——
别以为排在后面的节目就没粉丝!
昨天那一场架还没吵完呢!
就这样,安城的百姓又看了第六遍、第七遍,等到要去看第八遍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本留在最后的秦关之说书的节目被替换成了一个集体舞蹈,而跳舞的舞女据说是从邻省来的。
这群舞娘是当初秦门在军营安营扎寨的时候连夜写信拜托邻省的知府安排来的。
因为姜国的娱乐团队(戏班、舞团等)都被达官显贵给“收编”了,秦门想要借人不得不写信给知府,再让知府出面接洽一下家里有“女团”的宅院,把姑娘们情绪安慰好了之后送到安城这个在外界眼里还是战乱纷飞的地方……
这一个流程走下来,就一直到此时才把这群舞娘带了过来,也让已经硬着头皮连续演了七天一模一样演出的晋江文学城众人松了口气——
第八天了,他们终于有个新节目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有了正经的女艺人了!
天知道每天看着二师兄穿着“小巧”的衣服在台上跺脚的时候台下的他们心里是个什么感受!但这年头愿意抛头露面站在戏台上的姑娘家太少了,他们实在找不到代替的人选,不过现在,一切终于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