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
开场的表演,还有热烈的观众反应,还有直到打分前看起来都很满意的三人。
这些都是在让人接受一个信息,那就是江远音滑得很棒。
而那段有些梦幻色彩的一分半表演也足够有说服力。
起码缪曜文是这么觉得的,流畅漂亮,而且也没摔倒。
对,缪曜文对花滑失误的唯一认识就是看摔倒没。
可江远音却没能站上领奖台。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浮现在缪曜文心中。
镜头自画面明亮的颁奖台切换为光线减弱的更衣室,江远音沉着脸在只有她一个人的更衣室收拾衣物。
缪曜文第一时间就察觉到了打光上的变化,之前冷色调自然光再次出现了。
电影看的足够多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注意到电影剧情和人物之外的东西。
比如打光变化,拍摄角度变换,还有一些画面的象征性。
这是属于电影的暗语,看起来都是电影技术形式,但是这些形式承担着语言和表演之外的叙述任务,让观众接受气氛转变、故事风格、提供种种心理暗示。
用传播学的话来讲,就是形式即内容。
普通观众不需要考虑这些,只要单纯享受电影就可以了,但是作为影评人,要学会看懂导演采用各种拍摄手法的用意。
从场上和场下的打光变化,缪曜文就能有此猜测,这样柔光和冷光的对比,就是用来凸现环境变化的,接下来的剧情自然会是负面性剧情,表现主角遇到的挑战和麻烦。
唔,节奏不错,花滑表演是一个升调内容,为了维持剧情平衡,立马进行降调处理,而且拉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换下来的滑冰服被江远音折叠好,准备收进包内
自然冷光下,缪曜文注意到了江远音的衣着打扮,衣服给人感觉跟她不太相称,似乎有些大了,虽然看起来足够干净,可是有些旧。
而用来放衣服的黑色书包,也是一看就知道是已经用了很久的样子。
而江远音在即将把她的滑冰服放进包中时,停下了动作。
这种衣服是叫滑冰服吧,它也许有什么固定名称?
镜头拉近放大,跟随着江远音的视线,缪曜文注意到了这件衣服的问题。
刚刚在滑冰场上,它看起来是很美丽的,也很契合江远音所滑曲目的风格。
刚刚的短暂表演,给缪曜文的感觉是春天来了,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有了心上人的那种初萌的欢喜心。
而衣服正好由白色和绿色组成,花苞状的裙摆不正是如处在含苞欲放之年的少女,这代表着充满明媚气息的春天。
再结合通过电影收集到的信息,这是江远音成年组的第一场比赛,她拿了青年组冠军?
世青赛应该是这个意思吧,缪曜文有看别的体育项目得来的一些经验,他觉得应该能拿来用。
在青年组拿了冠军,这对江远音自己来说,也是她人生的春天,所以曲目和她这个人也很相配,显得恰如其分。
可现在看来,这个春天似乎有了让人不愉快的Yin霾
缪曜文通过观察,判断出江远音家境应该不怎么好。
而滑冰服则让他加深了这个判断,冰场上美丽的衣服此刻在自然光下细看起来,就会发现用料上的粗糙,甚至有线头没有处理干净,装饰衣服的是廉价的塑料亮片,还有一处让人无法忽视过去的开裂。
应该是刚刚滑冰时挣开的。
而就在江远音注意到衣服问题的时候,剧烈的争执声从更衣室门外传来。
听到门外的声音,又看了看手中的裙子,江远音神色浮现出了不耐烦和有些生气的模样,可她却深深地吸了口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
可对待衣服的动作暴露了她的真实心情,她把原本已经叠好的裙子团成一团,粗暴地塞进了包里,拉上黑色背包的拉链,背到身后,向门口走去。
就在她即将扭动门把手的时候,她犹豫了,她没有选择打开门走出去,而是靠在了门上。
争吵声变得清晰起来,这下缪曜文能听清在吵什么了。
屏幕一切两半,一半是走廊里争执的两个人,一半是偷听的江远音。
走廊上的两个人,正是江远音的两个教练。
“《望春风》这首曲子太旧了,对评委来说已经丧失了吸引力,而且我们一直用的是之前沿用很久的编曲。”
“Catharina的《卡门》不照样烂大街,可还是拿了高分。”
“人家是人家,我们又不一样。”
“是哦,裁判里又没有中国人,不比北美和俄罗斯选手,人家也不喜欢我们的表演风格,国内选手在表演上总是不太能放得开……”
“青年组的时候,她能靠技术分碾压过去,在成年组就不行了,三三连跳她会别人也会,大家都不出大失误,她的goe就要被裁判抓得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