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阳,肉和蛋是因其营养价值(有助造精),豆子是易造成胀气(当时的人认为腹中有空气引发勃起),南瓜子与海藻等算是一种「以形补形」的变体,只是从外在形状变成符合四液说的吃黏液补黏液。
*来自南方的异教徒:指卡特里派所在地,主要在法国南部、义大利、西班牙等地中海周围地区,配合前文,也是白奴贸易海盗的活动范围,在本文虚构大陆上在同一个位置。
*掠夺东方:详见十字军东征历史、东罗马帝国灭亡。
*修道士的不说话、不洗衣:最早记录的隐士之组是西元六世纪本尼迪克特,因一身黑衣而又被称为「黑修士」,当时他跑到山洞里修行,许多追随者共同在义大利卡西诺山创立了「隐士派」(创立者为圣本笃,又名「本笃会」),隐士派认为上帝让人类降生於这美好的世界,因此人类必须压抑一切美好的感受来感谢上帝(逻辑谜),成为往後隐士戒律的基础,如茹素、禁欲、戒言…等等。
修士与修道院发展到九世纪时推广甚远,而在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这段时间派内大改革,分支出了「熙笃会」。熙笃会在本笃会的基础上更加严格的遵守教义与守则,修士的生活也清贫,清规更加森严。(因在黑衣里着白衣而又称「白衣会」、「白衣修士」)
除此外,熙笃会有个更「直接」的外号,叫「哑巴会」。修士除了祈祷之外严禁交谈,吃饭也尽量不发出声音。而在这样的禁言环境下,语言沟通几乎行不通,正好在本笃会时期就有人开始编写手语书籍(本笃会在吃饭时不可交谈,但可用手语,後来归纳出一些日常词汇),熙笃会便严格执行,还在现有手册外新增许多词汇,全欧洲的修道士人手一本,也让他们在沟通中减少了语言问题,增快技术交流,因此修道士如果掌握某项技能,能以比平民更快的速度传播向全欧洲(修道士常要出去其他国家传教,当时的人们除了朝圣生活范围最远不会超过小镇十公里,相比之下修道士有更多机会「见多识广」),使修道院掌握多项科技技术,即使不识字也能交流技术。
由於当时修行者认为太过把自己的身体当一回事,就是不把侍奉上帝当一回事,不少苦修者以不洗澡不洗衣服作为虔诚的表现,衣服上出现蝨子堆算是荣誉的一种(另外头顶剃光是为了更好的接收到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