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
“面条吃吗?”
“吃。”
然后她就起身,去厨房给我下面条了。
和外婆说话的时候,好像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距离感,我反倒很喜欢她,从刚才开门第一眼见她,我就觉得好喜欢,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欢,也许这就是人们口中常常说的,血浓于水吧。
“吃吧。”
不一会儿她就端着面条出来了,不像电视里面那样搞得丰盛馋人,看上去甚至还有些清淡,但外婆是上海人,清谈也没什么奇怪的,煎蛋甜甜的,面条也很上海味道,大概是我太饿了,或者大概是因为是外婆做的,我觉得这样的搭配也别有一番风味,好吃。
“您怎么不好奇我是谁?”
进门这么久了,她一直没有多问我什么,仿佛对刚才老板娘说的深信不疑一样。
“刚才小玉都已经说了。”
“您就这么相信啊?那万一我不是呢?”
见我这样说,她迟疑了一下,温柔的眼神里夹杂着些许的难过。
“错不了”
“为什么?”
“你和她,年轻的样子,太像了。”
我知道她说的是妈妈。
她看起她有些难过,也许她是想起往事了吧。
我本想继续告诉她发生的一切,可看她失落的样子,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好时机。
吃完面条后,外婆给我布置了二楼的房间,木板整齐有序的扑在地面上,门的对面是一扇老式的带栓的玻璃窗,夜晚乡间的凉风从窗外吹过来,吹到每一缕发丝每一寸肌肤,冰冰凉凉的,比空调还要舒服,在这样的地方,完全不需要城市那些琐碎的家具设备,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就够了。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对睡觉环境很敏感的人,换到陌生的地方,我总是要适应几天,才能安安稳稳的睡上个好觉,这一晚,我却意外的睡得很沉很沉,也许是因为伴着这乡间的凉风,也许是因为外婆就睡在隔壁。
☆、南边的小镇(下)
早上天才麻麻亮,就听到巷子里细细碎碎的交流声,以及狗狗时不时的叫唤声,巷子里的老人,上了年纪觉也睡得短了。他们用我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些什么,大概是一些互相寒暄的话吧,我这样想。
隔壁房间传来外婆开门的声音,我立马出去跟她问早。
今天她还是穿着旗袍,盘着头发,在日光下,我清清楚楚的看见了她的五官,鼻子不算太挺,眼睛大大的,有深邃的双眼皮,嘴巴小小的,弧度很好看,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她的背总是挺得直直的,就是典型的上海女人的样子,端庄不失优雅。虽然她真的已经老了,脸上很多皱纹,但在小老太婆里面,她一定是顶漂亮的了。
“早啊,外婆”
那两个字就这样毫无防备的,没有任何情绪的,脱口而出。
她到没有讶异,只是让我再睡会儿,说她去买早餐。
“我可以跟您一起去吗?”
她微微笑了笑,温柔的说道:“那就一起去吧。”
原来巷尾拐个弯也能到昨天那条街呀,这都是连通的,早上这里的样子完全不同了,大多数店门都开了,有早餐店,也有买菜的小超市,热闹的很。
外婆熟练的穿梭在这些小店和人群之间,她优雅的样子和周围的人明明就是格格不入,可又在他们交谈间恰当的融合在一起,很矛盾,很神奇。
“我想尝尝这个。”
路过一家粉面馆的时候,见里面人来人往的,我想一定是很好吃吧,我本就在湖南长大,早餐嗦粉是湖南人最热爱的,我自然是不例外的。
“这家不错,可以试试。”
“那你呢?你也吃这个吗?”
从言行举止以及昨晚的观察,我能感觉的出来,外婆虽然来湖南很多年了,加上嫁给外公的时间,算下来也有四十几年了吧,可她一直保留着上海人的习惯,大概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我吃不了这个。”
果然,她不爱吃辣。
打包好米粉之后,外婆带我去了一家包子铺,买了些包子和豆浆,然后我们就回家了。
原来进门右边的这座矮房子是外婆的工作室,里面的陈设很简单,只有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和几把剪刀,以及一些其他的小工具。
左边的架子上挂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旗袍,每一件都是她亲手一针一线缝制的,右边是一个阵列柜,上面摆放着一些刺绣摆件,正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桌子,上面放了一件正在做的半成品。
二楼是摄影室,一台废弃的老旧的大概□□十年代的照相机,用红布罩着,孤零零的放在角落。
摄影室布置的很复古,很老上海,墙壁上贴满了顾客的照片。
她真的是一个对待生活丝毫不马虎,也能一直保持初心的人,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
“哇,这些衣服都是您一个人裁剪缝制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