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冬至这一日, 李渊推了宫中的宴饮, 猫在家里吃馄饨呢。
如今他年岁越发大了,按照古代的标准来说,是妥妥的老人。便宜儿子很少管他,他便任性起来, 干脆不出去参加冬至的君臣聚会。
在大唐, 皇帝会在冬至这一天在长安南郊祭天, 并和大臣使节们吃吃喝喝搞大派对。长安的政府官员还有长达五日的假期(全国普遍放三天), 皇帝说不定还会出台一两个赦免犯人的诏令, 以示仁德。
可这些都和李渊无关,他谢绝了便宜儿子的邀请,没有回宫。
他跟萧依依说的是:“酒席有什么好吃的, 我连人家大臣叫什么名字都不认得,去多了得露馅啊。”更何况,他不和大臣贵族联络, 李二心里说不定更高兴呢。
于是, 在外人眼里被软禁的太上皇,实则和家人一同, 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吃喝得挺开心的。今年多了一个新成员照儿,萧依依才发现原来养了一个女儿, 是这般好的事儿!
照儿体贴,会帮着包馄饨。年轻人学得快,包的馄饨又快又好, 一眨眼一枚Jing巧的馄饨就从白嫩的手掌落在了盘里。大胃看着爸妈姐姐都忙起来,早早就主动申请帮着干活。
还别说,小男孩继承了李渊的好舌头,调的馄饨馅儿可对味了。
大胃握着小勺子,认真地往装馅儿的大盆里加了豆酱和料酒,又把切好的葱姜沫倒了一小碗。李渊向南边的商人高价买来了晒干的紫菜,大胃创新地加入了这一味海产,也泡发了一小把紫菜,放进去馄饨的馅儿里面。
小孩的奇思妙就是多,放了紫菜,还觉得意犹未尽。他思考了片刻后,又选中了厨房里的木耳,泡了一把切成碎,拌进去馄饨馅里。
木耳是附近的山里摘的,一个个如同铜钱大小,口感柔软嫩滑,在民间有“老鼠耳”之称。大胃很Jing通这种食材之间的运算方法,这般加进去,应该不会难吃的。
刚包了两个,他就让姐姐帮忙煮熟,尝尝味道。照儿和他各吃了一枚,新口味的馄饨也不赖嘛。
“唔,这个味儿好鲜。”照儿眯着眼睛认真回味,给出了高度评价。
于是,冬至这一天,家里就一改以往的鲜rou馄饨配方,改做大胃强力推荐的紫菜木耳馄饨!
为什么今晚吃馄饨呀?
李渊和萧依依也不知道缘由,不过在大唐这儿的风俗就冬至吃馄饨。他们用最好的银丝碳烧了个小火锅,打算把馄饨煮着吃。这会儿天寒地冻的,吃点热乎乎的馄饨,又滑又嫩,想想都暖到心窝子去啊。
照儿的馄饨包得又快又好,惹得大胃也手痒痒的。萧依依看出了儿子的心思,揉了糯米粉的面团,熬了红豆的馅儿,哄道:“大胃,来帮我包汤圆。”
“来啦,来啦。”
汤圆只要把糯米皮包着豆沙馅,搓成圆形就行。这样的活儿难不倒大胃,小孩每包好一个汤圆,把汤圆举到阿娘的面前,尽是一脸表功的神情。
李渊看得好笑,小声地跟萧依依讲:“现在你还能用汤圆哄他,长大了就不好哄了。”
“长大了还是我儿子。”萧依依憧憬地畅想未来,“大胃以后给我们生了孙子,家里就更热闹了。小五那姑娘也不错,听说前几日大胃还给她写信呢。”
不过现在想这些还太早啦。
外面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屋子里暖意融融。李渊煮了一大锅酸辣口味的汤,打算用来做煮馄饨的底汤。天气冷,就爱吃口辣的,在这个没有辣椒的年代,他放了少许胡椒、花椒、生姜进行调味,大家都欣然接受。
米醋的酸味不呛人,却非常开胃,光是一股味儿就足够勾人食欲。为了煮出想象中后世的红色酸辣汤,他还加了红苋菜和猪大骨一起炖煮,看着也不错。
熬到红色的油花浮在汤上,小火滚出酸酸辣辣的滋味,再倒进去一盘馄饨,美味的时刻即将到来。
“快,快捞。”
萧依依早就嘴馋了,她等到馄饨漂浮在酸辣汤里翻滚多时,终于按耐不住伸出汤勺,把馄饨都捞起来。她偏疼家里的孩子,先是给大胃和照儿盛了满满一大碗,得到孩子们甜甜的道谢。
正当她要给老公装饭的时候,院子外面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见没有人应答,又继续大力敲着。
这种突发情况让全家人都愣住了。
这会儿是谁找上门了呀?都大过节了呀。
李渊麻利地披上厚实的羽绒服,做了个手势让媳妇孩子们都坐好。他快步走到屋外,鼻孔里出的气儿都瞬间变成了白雾。
“是谁呀?”冷得他跺了跺脚,才推开了门栓。
这个鬼天气啊,连家里的动物都在屋里窝着呢。
门外站着两个人,似乎挺年轻的,为首的一人看到李渊出来,立刻就喊道:“皇祖父,你帮帮承乾吧。”
承乾?
哦,就是大唐太子李承乾。
年轻人的脸上很少露出求人的神色,李渊这才留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