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倒是很听话,嬷嬷们劝说什么她还常有疑义,但只要是万贵妃说的,她都毫无意见坚决执行,张嬷嬷她们都曾打趣说:娘娘的懿旨对纪娘娘比圣旨还灵呢。
这样严防死守还是难免百密一疏,有回正式饮宴被周太后发现,李唐的裙子底下竟然穿了双缝着小猪的靸鞋!而且不是小猪绣花,是塞了棉花做成的立体小猪头,一走路还颤颤的!
那是李唐为逗孩子玩,自己做的。她以为从上到下规规矩矩穿戴好就成了,哪成想一双鞋也会惹事?
周太后这次还真不是有意找茬,是真的要气疯了:你穿着一双猪鞋来见我是什么意思?骂我是猪?下回要不要直接顶着个猪头来见我?
皇帝和王皇后都帮着说情,周太后才答应只判了李唐罚跪一下午。李唐回去直躺了十来天才把膝盖养好,万贵妃身为宫主,也因监管失职被罚闭门思过一个月。
事后李唐很内疚,万贵妃很头痛,两人相约:决不能再让类似的事发生!
汪直听说了这些事全都哭笑不得,不过非常欣慰一点,有了万贵妃帮衬,李唐融入后宫环境顺畅多了,而有了李唐陪伴,万贵妃也比从前阳光多了。把她俩安排在一起的结果,就是汪直对她们两人都更放心了。
万贵妃一开始对果儿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只初见时抱一抱,后来每次见到稍稍哄逗几句就完了。李唐私下里问汪直,感觉贵妃娘娘也没像他说的那么喜欢孩子,不知会不会反而觉得院里多了个小孩子吵闹烦人呢。
汪直告诉她,因为皇上早有抱个孩子给贵妃娘娘养的心意,贵妃娘娘怕你会疑心她想抢走孩子,才故意对果儿疏离,你以后有意多让果儿与她亲近亲近,她必定喜欢。
李唐听后就常主动带果儿到前殿去找万贵妃,鼓励果儿去粘着万贵妃,甚至让果儿留在前殿过夜,万贵妃果然心情大好,待他们母子都更比从前亲厚。
汪直好难得看见万贵妃一扫Yin郁之气,笑得更多,也更真心了,整个人变得开朗了许多,仿佛都变年轻了,虽说,好像表情纹增加了……
盘点一下关心的人,怀恩循规蹈矩,张敏外调高升,李唐和万贵妃成了闺蜜,李质爱情有了归属,汪直有种自己可以退休了的悠闲赶脚。
这一年是成化八年,他才十周岁。
皇帝早在两年前刚调他来乾清宫时,提的理由就是该送他去内书堂读书了,等真调来了,他却将此事全然抛诸脑后,从没再提过。
皇帝不提,汪直也不急,甚至怀恩都不急,即使没上内书堂,怀恩也看得出小徒弟读书写字是把好手,比很多上过内书堂的小宦官都强,有什么可急的呢?
最后倒是覃昌急了,他也想送李质去内书堂,李质虽然平日总显得憨憨的,文化方面的天赋却比较出众,学认字写字都挺快,背书背诗也不错,汪直自认若非自己是个作弊的,也不见得胜得过李质。
覃昌一共拉过五个门下,就遇上李质这一个有读书天赋的,其余四个都是棒槌,他怎能不珍惜这个好苗子?因早就跟怀恩甚至是皇帝都说过,等两个孩子长大了,送他们一起去内书堂,覃昌就等啊等啊,终于等到俩孩子年纪都差不多了,却没人再提这事,这样下去岂不是要把他的宝贝徒弟耽误了?
他鼓动怀恩去奏请皇帝,怀恩却认为无所谓。在怀恩看来,内书堂的读书经历只是个文化宦官的文凭,是个象征而已,想让徒弟读书,自己平常教一教也是一样,很可能效果还比去内书堂集体学习好呢。所以不急。
覃昌还是急,一般小宦官十岁左右就上内书堂,眼看李质再过年就十三了,覃昌终于等不下去,私下跟李质说,咱不等汪直了,师父先送你去读书吧。
李质听后就笑了:师父您真这么急,叫我去跟汪直说,再叫他去求皇上不就成了?
覃昌还真没想过这个渠道,他行事讲究的是隐忍消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去跟皇帝说的话就忍着不说,从未想过拿这点小事去打扰皇上。
结果还是如李质所言,由汪直去向皇帝提了,皇帝就亲自发话送他们两个去内书堂——奉旨读书。
汪直早在前世就听说过内书堂的名声,今世也总会听人提起,却在穿过来六年多里,一次都没去当场参观过,原因无他,内书堂实在太太太远了!
他不明白,一座给宦官读书的书院干什么要建到宫城之外、而且是皇城的东南角上去。那个位置又偏又远,他在宫里时不便过去遛弯,出宫时也不会从那经过,所以多年来看都没看过一眼。
出了内书堂外门,街对面就是皇家大食堂光禄寺,难道是为了学员吃饭方便?可内侍们一般并不在光禄寺吃饭呐。
这个原因其实不难索解,等到他真去了内书堂,看一眼就明白了。在内书堂教书的老师都是外臣,一般由翰林院的翰林充任,学生也不仅限于内侍,还有极少数外来的陪读幼童,多是宦官收养的义子、从子之类,那些都是生理正常的男性,宫廷当然不可能允许这类人接近宫城,所以地点也就安置得越远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