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是不是宫里那种歇山顶和宽房檐的缘故,汪直总觉得古代的京城比现代气温低,夏天不热,冬天则冷得刺骨。
十月底有一天从半夜里开始下冻雨,早晨汪直从直房跑过庭院来正殿上值,半分钟的路程就冻了个半死,见万贵妃还要穿戴好去给周太后请安,他就忍不住抱怨:“这样天气老娘娘也不免了请安。”
万贵妃笑道:“这算个什么?不说远的,就说前廷那些老大人们,还不是天不亮便要来午门候着上朝的?人家要走的路可比我长得多呢。”
汪直还从未想过这回事,曾听过这会儿上早朝的地点是在奉天门,就是现代的太和门,是奉天殿前的一座穿堂。和影视剧里表现得不同,真实的上朝官员远比影视剧里的要多得多,事实上,几乎所有在京官员都必须上朝。
就在今年六月,曾有人奏报皇帝说,早朝官少,很多在京官员无故不来,连假都不请。皇帝立即下令“按门籍阅之”就是对照着牙牌细细点名。结果竟然一举发现了三百一十八名官员“ 旷工”(汪直:318人旷工都没被发现,那总数该有多少啊……)最终朝廷罚这些人每人搬砖五百块——京郊正在修缮一座国有大寺庙。
一天上朝的官员有那么多,一座奉天门里面再如何宽敞也站不开,所以真实情况是——皇帝坐在殿堂内视朝,官员都是站在庭院里的,依照官职的高低来排列远近次序,官职高的、也是最有可能需要在朝堂上与皇帝交换意见的人,站得也就离皇帝近些。
那么也就涉及到这次汪直发现的问题了,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气,那些站在院子里的朝臣们怎么办呢?就那么淋着?好多官员岁数很大了,像今天这种冬季冻雨,真淋上一两个时辰,不会出人命么?
他把这个疑问在闲聊中提出来,万贵妃竟也答不上来,她完全没去想过,转而问身边宫女,甚至叫来院里的宦官问,也没人知道。这些没接触过前廷的人,谁也没去想过这事儿。
一个问题竟然把整个昭德宫都问住了,等到皇帝来了,万贵妃很有些迫不及待地问了他,皇帝听说是汪直问的,便哈哈笑道:“难得他小小年纪会想到此事。”
随后解释说,遇到雨雪朝臣们上朝可以穿雨衣,这还是太.祖爷亲自定下的规矩,而且因为北京比南京冷,自从迁都之后,真遇到那种很冷很恶劣的天气,皇帝都会让大伙行礼完了就有事奏报,无事回家。
汪直对古代雨衣已经不陌生了,在宫里有时下雨宦官们也会穿雨衣,那种雨衣并非蓑衣,而是用丝绢外面涂了油脂做成的,质地与现代雨衣比较近似,比蓑衣要轻便许多。
原来上朝还可以穿雨衣,如此看来,古人也有人性化的时候啊!
*
总体来说,成化三年的冬天还不是很冷,雪是下过几场,过后都很快晴了天,饶是如此,还是难免会有人染上风寒,其中就包括钱太后。
钱太后的身体状况一向不是很好,汪直常会见到万贵妃或是亲去清宁宫探病,或是张罗下人送去补品。那位太后性子和善,与世无争,又境遇堪怜,汪直无论是在昭德宫、廊下家、司礼监等哪个圈子里听人提起她,无一不是称赞颂扬。
这样的好人竟然不受天佑,眼看病得一日重似一日,怕是时日无多了。宫人们背后唏嘘感慨之余,纵是嘴上不说,心里也都难免想到:仁寿宫的那位成日作天作地,怎么活得倒挺硬朗呢?
真真是老天无眼!
月历的冬至常在十一月底或是腊月初,这时的冬至是个大节,皇帝要去亲自祭天,还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另外成化皇帝的生日也是在十一月,所以每到年底,宫里就会一连挺长时间忙碌于筹备节庆。
等到这一连串的忙碌都过去,就已到了成化四年开春了。
天气渐渐暖和,花开得越来越多,四处生机盎然,清宁宫里越来越是一片愁云惨雾。
钱太后自年后起就很少下床了,堪堪熬了一个春天,到了春末夏初的时候,就饮食骤减,不必听太医说,人们也都知道她时日无多。
皇帝皇后和嫔妃们都常来探望,尤其帝后二人几乎是每天都来,钱太后却很少接见,多是让跟前嬷嬷说一声她正睡着,就请人家回去了。帝后还安排了日程与嫔妃们轮流侍疾,钱太后也没有应允,只说多个人在跟前反而乱心,不利养病。
太妃们也常来,但除了少数几个与钱太后交好的,她也很少接见,周太后春天时也曾来过几次,近日则都以入暑身体不适为由,已有月余不来了。
这天万太妃陪在病榻跟前,随着钱太后刚接见了几个来探病的太妃,待得众人散去,钱太后望着万太妃道:“你又是如此。”
万太妃问:“我怎么了?”
钱太后含笑道:“你方才好几次欲言又止,当我没看见?”
万太妃蹙眉冷脸道:“我不说,是怕你不想听。你既看出来了,倒来告诉我,你想听么?”
钱太后微微一叹:“你不说,是因为知道不当说、不必说。既然如此,不说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