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素和我们无冤无仇,看在南安侯府的面子上,自会约束小辈的。”
其实按祝元和的想法,敏行被骂就该当场打回去,而不是回家和姐姐诉苦。都是些不到马背高的男孩子,有什么事是打一架不能解决的呢,他和弟弟元晖情谊深厚,小时候也总是争吵打闹呀,都怪弟妹刘氏把这孩子养的太老实,也太怯懦了。
祝元和试探着问:“三姑娘,你看这样办行吗?”
银屏还没说话,庄夫人先不满了,小声嘀咕着:“说了那么过分的话,都不和敏行道个歉就算了啊……”
祝银屏摇头:“无需道歉,也不必去找李太师和俞相国。我今日说这些,不是想要伯父替敏行出头,而是希望伯父能给敏行换个地方读书 * 。我虽是闺阁女子,只在家里念过几天书,但总觉得敏行这书院风气不大好。”
祝元和和庄氏俱是一怔。
祝元和追问道:“这又怎么说?”
银屏咬了咬下唇:“他的书院里都是些官宦子弟,整日嬉闹玩耍,许多人连功课都不自己做,先生也不敢管。像这次,有几个学生闹着要去赛马,先生就给所有学生都放假了,这哪还有规矩可言?根本不是好好读书的地方嘛!”
祝元和点头:“三姑娘说的有道理,只是其他书院也未必更好……”
祝银屏明白伯父的意思。前世陶子谦也说,金陵这座旧王都里膏粱子弟太多,对他们生意人而言,得天独厚,对想要潜心读书的人,却是浮躁了。
“没错,所以能不能让敏行到外州去读书?”
“外州?”
祝银屏大着胆子说:“我从前听人说,杭州有所西湖书院,纪律严明,学风端正,而且文武兼修,只是入学要求也很严格……”
祝元和眼睛一亮:“这不难,杭州知州是我旧日同僚,请他帮忙举荐就是。倒是你母亲那里……”
祝元和早就有意让敏行练武,听侄女主动提起格外高兴,但从前和刘氏“争夺”敏行的事仍让他心有余悸,不敢再随便干涉敏行的事了。
祝银屏无奈笑笑:“伯父不必细说,我都懂的。所以我想,不如先瞒着母亲,找个理由先让敏行离开金陵,等到他顺利入了学,再慢慢说服母亲接受。”
庄氏乐了,银屏这姑娘从前外强中干,怎么突然出息了,居然提议对她母亲先斩后奏?
她很感兴趣地问:“那你说说,用什么理由让敏行离开金陵呀?”
祝银屏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祝家发源于和杭州相距不远的海宁,祖坟在那边,她的父亲也葬在那里。
她淡淡说:“清明就快到了,敏行从前小,今年也该去给父亲上次坟了……”
第15章 . 嫁衣 伯父做事雷厉风行,上午和祝银屏……
伯父做事雷厉风行,上午和祝银屏商量好,不到晌午就给他的旧同僚、现今的杭州知州雷大人写了信,拜托他帮忙推举敏行入学西湖书院。
另一边,伯母也向外派出了两拨家人,其中几个先行到杭州,替敏行安排好食宿起居,另外两人则去往海宁祖宅,提前和老家的人打好商量,免得被刘氏抓住什么漏洞。
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傍晚时分,祝元和同庄夫人到东院来,对刘氏讲明,希望今年清明节敏行能去海宁给祝元晖洒扫祭拜。
不等刘氏反对,祝元和抢先说:“这次不光是想让元晖见见大了的敏行,更重要的,也是让敏行有和族人们相处的机会,还望弟妹不要拒绝。”
南安侯府这一脉虽然门楣高贵,却不是祝氏一族的主枝,若想被承认为继承人,除了南安侯本人的意见,海宁祝氏族人的认可也不可或缺。祝元和故意将话说的模棱 * 两可,便是让刘氏产生误会,以为此事和侯府立嗣有关,从而不好推脱。
“这……”刘氏看看祝元和庄氏,又看看银屏敏行,一时拿不定主意。
祝敏行倒是想到了很现实的问题,他扯了扯银屏,问:“姐,那我不用去书院了吗?”
祝银屏被他逗得一笑:“替你告假就是。”
敏行立刻兴奋难掩,要不是伯父伯母在,都快从椅子上跳起来了:“真的吗?!那我可以乘船——”
“敏行!我还没同意你去呢!”刘氏出言打断了儿子。
不提乘船还好,一提这个,刘氏又想起让丈夫丧命的船难,眼圈一红,原本动摇了的心思又重新坚固了起来。
祝银屏见状忙说:“伯父、伯母,你们先回吧。这不是小事,容我和母亲商量一下。”
“也好,”祝元和同庄氏起身告辞,“不过,清明节近在眼前,若要出发须得赶早,决定好了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送走了伯父伯母,祝银屏把敏行也给赶了出去。
见敏行一脸失望,她悄悄对他眨了眨眼睛,压低声音说:“记住早上我对你说的话。”
敏行一脸恍然,银屏将房门关上了。
她重新坐回到刘氏身边,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