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水灾爆发后,全村人四散逃离,死的死走的走,许大叔原本是和他哥哥嫂嫂一起走的,却不想哥嫂和小侄子全都在途中丧生,只剩他自己最后活了下来,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他接受了当地衙门为他们这群灾民安排的工作,日日做苦力赚钱,本想着人生到了这个地步,一切就认命吧,却不想这个时候,让他听到了从都城传来的让他为之动容的曲子——
“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不是年少无知~只是不惧挑战~……”
《少年包三天》的故事因为秦门中途变卦,最终没能流传出都城,故事没有,主题曲却因为太过朗朗上口而被带到了大江南北。
唱这首歌的人是个从都城来的商人,他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东西好卖,讲个都城的见闻笑谈吸引客源这才唱了这首“污耳朵”的歌曲,本人并没有觉得这个歌多好听,但站在一边的许大叔一听,惊为天人,当时就大呼:
“此作曲人必定是吾知音!”
在许大叔一再打听和追问之下,他才从传唱这首歌的商人那里得知,这首歌早已经成为都城里人人都会唱的歌曲,一时间,原本被放下的儿时(中年时)音乐梦想又一次被拾起——
“吾必定能如此人一般也写出这样的曲子!”
“终有一日,吾所作歌曲也会成为街头巷尾人人传唱的歌谣!”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许大叔一边工作维持自己的生计,一边就开始埋头创作那些让人听了头疼的歌曲,每次创作出来的曲子被别人说难听了之后,他就忍不住唱起“头上一片青天”来鼓励他自己,让自己不要放弃梦想。
所以对于当时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又了无生趣的许大叔来讲,《少年包三天》的这首主题曲和这首歌曲的创作人就是他之后几年里生活的唯一希望和勇气。
换句话说,就是许大叔因为这首歌成了秦门的迷弟。
可想而知,当朝廷下令,允许各地的晋江灾民返回家乡的时候,当许大叔遇到了前来寻找过世妻子娘家人的赵成,当他得知赵成的师父秦门就是那位作曲作词人并且就住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另一个村子的事实,身为迷弟的许大叔会怎么做——
我粉了多年的偶像据说现在就跟我在一个城市并且他就在隔了一条街的另一个公寓里住着!
我侄女婿刚好还是我偶像的学生!
还是嫡系!
这种情况,不去见一见偶像合适吗?!
所以许大叔才会拉着赵成一大清早就来打扰秦门,全然忘记了时间上的不适宜,也会那么激动说话那么的语无lun次。
当把一切的罪责都推脱到这是一次粉丝初见偶像的唐突之后,秦门作为一个前世接触过无数粉丝的粉头,瞬间就释然了,也同意了大徒弟那个再见一回自己粉丝许大叔的请求,这才有了第二次见面。
在两人商量好了第二次见面时间、大徒弟要回家和许大叔说这个好消息的时候,秦门把大徒弟送出门,下意识问了个问题:
“所以那位大叔叫什么?”他总不能到时候见了面叫他“许大叔”吧?
赵成道:“叫许威。”
许巍?
秦门忍不住想到了自己前世的娱乐圈中某位知名歌手的名字。
这大叔不会也是个唱歌的好苗子吧?
又会唱歌又会写歌的那种?
……事实证明还真是这样。
等到第二次见面,秦门放下了成见招待这位许大叔、认真听了他唱的歌之后,他这么想到。
……
……
许威的歌不受古代人欢迎,当然,这在秦门看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首先,是许威的嗓子问题。
许威的嗓音沙哑,每次唱到高音的时候总有种嗓子被撕裂的让人听了心里一揪一揪的憋屈感,唱到低音部分的时候又低到超出了平常人能接受的范围,之前也说过,古人能接受的唱腔还是偏戏曲风的,他们喜欢听假音,喜欢高音拖长调子,喜欢亮亮的更为华美的嗓音,自然他们就觉得许威沙哑的嗓子不好听了。
其次,则是许威的曲风和作词了。
格外简单的曲调和朴实的大白话歌词,让看到歌词的人都觉得这个歌……特别的低级,难登大雅之堂。
唱不好写的也不好,古人觉得许威的歌“污耳朵”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这个时代的人觉得不好听,并不意味着许威的歌就真的不好听啊!
起码在秦门看来,如果这个叫许威的大叔投胎到现代,他说不定还真的可以和现代歌手许巍一较高下!这歌词,这立意,这朗朗上口的曲调还有这饱经沧桑的声音……
现代有多少有着歌唱梦想的人做梦都想要这些天赋呢!
这么一想,秦门看对面自己这位粉丝的眼神都不对了.
他一直觉得,自己这家晋江文学城作为一家开在古代的娱乐公司,总还少了些什么!
直到遇到许威他才恍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