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微微颔首,露出满意之色:“你们的差事做得不错。”
泗州州城也就是临淮,当初吴军北渡,先锋就是从这里经过。
有万人规模的内应与助力,那是一股比前世天元大军刚刚南侵时,萧燕在各重要城池里安排的细作势力,更加强大的力量。
当然,只是更加强大,并没有本质不同。赵宁收服一品楼、组建长河船行,以及使用他们的模式,本身就是学自萧燕并进一步发展而来。
符离、临淮两城的这些人,并不都是一品楼、长河船行的修行者,恰恰相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本地百姓、民间骁勇、江湖修行者。
一品楼、长河船行在徐州没有那么多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
从实力上说,这两万多人肯定不如两万一品楼、长河船行修行者,但他们作为本地人也有着自己的优势,就眼下而言,这个优势就是利于隐藏、潜伏,在事发之前可以最大限度不被吴军发现。
要是符离、临淮各自多出了上万外来修行者,吴军还不能发现异样,那他们的眼睛也就可以丢了。
眼下是兵荒马乱的时节,各地都有逃避兵祸的难民,能很好掩护外来人进驻,但因为这是大晋主导的革新战争,逃难的百姓并没有那么多。
尤其从反抗军占领地域内出逃的百姓极少。
眼下百姓躲避兵祸,都是在反抗军杀来之前,出于对战争本身的恐慌,为了不被战火波及死于非命,早早带着家眷奔逃——这是一种惯性。
故而大量徐州之外的陌生人尤其是修行者到来,吴军必然有所察觉。
而徐州境内,符离、临淮周边的百姓逃至两城,吴军就不会觉得多么奇怪。
总而言之,一品楼、长河船行将在徐州的力量集中布置于符离、临淮两城,于两城创造出了非同一般的良好局面。
简直可以说是梦寐以求。
这其实是一种必然。
原因只有一个:吴军到来之前,赵宁就曾在徐州主持过革新战争。
这里的百姓获得过充足土地,分到过丰厚的粮食物资、生活所需,拥有过当下的美好生活与对未来的无限希望。
而吴军到来之后,随着有吴军撑腰的还乡团回归乡里,百姓在革新战争得到的一切都被夺走。
数不清的人被地主权贵报复,无数人因此又成了难民,没有成为难民的也重新坠入苦难地狱。属于地主权贵的世间秩序,以及随这种秩序而来的对百姓的镇压,变得比之前更加残酷血腥。
徐州的百姓原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他们不曾见到光明。
既然见过了光明,眼下反抗军又进军到了徐州,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奋起反抗,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战?
一品楼、长河船行的修行者只是稍微引导,就聚集起了无数百姓、壮士、晓勇,凝聚出了一股强悍力量。
这是民心所向。
第九四五章 势如破竹(1)
“先前吴军刚来的时候,声势浩大兵力充足,对徐州各地监控得非常严密,我们颇有损失,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活动。
“还乡团归乡后,纠集了许多爪牙,日日夜夜四处巡视,一些心术不正的百姓为了一些钱财主动投靠他们,出卖本地战士,让革新力量损失惨重。
“长兴商号若不是有杨大将军庇护,只怕早就被吴军付之一炬,商号里的所有人都得死于非命,眼下哪里还能到符离来?”
说起往日经历的黑暗,刘统领颇多唏嘘,“后来战局发生变化,吴军屡战屡败,不得不把主要Jing力都用在正面战场,我们的压力才小了一些。
“及至汴梁大战开始,吴军在东线战场展开猛攻,我们方有了再度冒头,勉强活动的空间;
“等到张京战败,许、陈、蔡、颍等地几乎是一夜之间被王师占据,吴王被张京闹得焦头烂额,在兖、沂二州的战事又不顺,兵力开始捉襟见肘,我们便没了多少压力。
“前些时间张京身死道陨,吴军损兵折将,王师占领亳州向东挺进,徐州变得危在旦夕,兖、沂一带的吴军也开始回军,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战场前沿,我们便大举行动了。”
说完整个奋战过程,刘统领长松一口气,仿佛终于潜出了水面,脸上满是振奋之色,“近来我们日夜奔走,不敢有半刻懈怠,总算是在王师到来之前,完成了殿下交代给我们的任务。”
再看赵宁时,他的目光里充满敬重,“若非殿下调度有方,王师正面作战势如破竹,我们连自身生存都很难保证,根本不可能完成既定任务,这都多亏了殿下与同袍们!”
赵宁笑了笑:“沙场作战,本就是多方配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胜了众皆有功。”
说到这,他顿了顿,看了看方小翠、薛长兴、孙小芳等人,发现众人都是一副Jing神奕奕、斗志昂扬,亟待大干一场夺下符离城,而后纵马淮南踏平吴国的架势,当下也不免被感染一二。
踏平吴国先不谈,前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