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楼,不用担心会被看见。
每个毛孔都在渴望阳光、渴望温暖、渴望明亮,甚至超越了渴望的程度,在细胞里叫嚣着,要他砸碎玻璃,从十九楼跃进春光。
他其实可以像个正常人那样,穿上体面的衣服,下楼,走去对面公园融入人群,享受周末,和他们一起慵懒地呼吸。
但他不热爱生活,甚至不太想活着。
这个世界上谁也不知道他走到今天靠的是恨意,原始的、纯粹的、深重的恨,沉淀到骨子里,就算沐浴着阳光也不会得到净化。
或许当初发来匿名信息的那个人知道?无所谓了,只要贺迟森不知道,他就恨得有意义。
陆温寻抬手,虎口卡着自己脖颈,手指摩挲贺迟森留在皮肤上的痕迹。
还有些隐隐作痛,这种程度的疼痛一两天就能消退,不像心里的,过了十二年依然鲜活得要命。
每次想起,都会陷进一种空气被抽干的窒息里。
床头柜手机忽然震了一下,陆温寻缓缓回过头,睫毛在面颊投下两片小小的阴翳,看起来脆弱又迷人——也是贺迟森喜欢亲吻它们的原因。
陆温寻松开手,走向床头柜拿起手机。
【寻哥,我需要做点什么吗?】
消息来自谭嵊屿,陆温寻这会儿才想起自己因为生病临时把他派去跟行程,什么也没交代。
也没什么值得交代的。他入行那会儿没人带,处事逻辑、关系打点全靠自己摸索,也这么过来了。
不过,自己碰过的壁踩过的坑没必要让谭嵊屿再经历一回。
——认真听,可以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勾勒画面,结束后告诉迟森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生硬,或者哪几句台词听着不顺耳。
谭嵊屿秒回:好的,寻哥!
陆温寻放下手机,走进浴室简单冲了个澡,裹上浴袍对着镜子刷牙时蓦地发觉自己眼角多了两道皱纹——即使在不笑的时候。
很正常,毕竟他已经三十岁了。
第一次陪贺迟森参加剧本围读的场景仿佛发生在昨天,他记得每个细节,记得贺迟森那天穿着浅灰色卫衣和做旧牛仔裤,记得贺迟森即使紧张也发挥得很好,记得那天晚上贺迟森把他操射了三次。
最难忘的是围读会上提出建议被剧本编剧冷言冷语嘲讽的屈辱感。
“请问你是专业的吗?”
现在他还记得这句话,语气、音调、内容一字不差。
他想回答“是,我跟迟森一样中戏毕业,对剧本的想法有参考价值”,但他的身份实在太没有说服力了,只会让辩驳显得苍白无用,暴露出没有存在必要的自尊。
没人教过他剧本围读时经纪人不该发表评论,甚至咖位不够大的演员也会迫于生存压力、权衡利弊后选择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剧本就这么烂下去。
毕竟演一个烂角色总比无戏可演强。
陆温寻不会给贺迟森接烂剧本,他面对的编剧因为承蒙盛誉的作品培养出极高的自尊心;当权威性遭到质疑,特别是质疑声来自他这样的小人物时,难免变得咄咄逼人。
即使他的建议能为剧情锦上添花,使人物形象更生动饱满,在对方看来只觉得“你算什么东西,敢对我的作品指手画脚”。
为了后续拍摄顺利进行,陆温寻只好将自尊踩在脚下,赔笑着道歉,说不好意思,自己没礼貌多嘴了。
贺迟森期间一直保持着沉默,很聪明的做法,那种场合说什么都不对,责备显得多此一举,维护又显得关系不纯。
但他见不得陆温寻受委屈。
夜晚不开灯的房间,噪杂刺耳的声音全消失了,只听见热烈的喘息,仿佛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人,忘我地彼此纠缠。贺迟森倾其所能讨好陆温寻,试图从他身体里带走别人留下的东西,然后再留下自己的。
应该只记得屈辱感的。
但陆温寻同样无法忘记的还有电影首映贺迟森扮演的角色那声几乎微不可闻的叹息、微张的嘴唇,和目光里充满遗憾的深情。
这是对“你还想她吗?”最好的回答,比“不,我不想她”更含蓄,也更深刻。
他早就知道贺迟森不需要台词,仅凭演技也能将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但围读会上编剧不知道,导演不知道,其他演员也不知道。
而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贺迟森靠实力说服了所有人,让他提出的建议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恨意只在类似的时刻短暂变成负罪感。
镜中的自己嘴角莫名有了上扬的弧度,陆温寻立刻收敛笑容,低头漱口,离开前扬手将水珠甩向镜面,映出的面容跟着变模糊了。
心情顿时舒畅许多。
他走到客厅,从沙发上拿起笔记本电脑,走回卧室,抱着电脑再次躺回床上。
电脑正在开机,陆温寻侧身拿起床头柜led闹钟,拆开,取出里面的微型摄像头。闹钟带去杀青宴前清过一次储存卡,半个月下来又录进去不少,派得上用场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