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
“姜先生。”
朱棣沉默了一刹那:“你最好在说黄五郎。”
“我说的就是黄五郎。”
姜星火瞥了眼这位燕校尉,不咸不淡地答道。
但朱棣此时的心头,却是再也平静不下去,心绪如海中怒涛一般翻滚。
这便是因为,作为大明最大的军头,朱棣太清楚大明官军这个暴力组织的德行了。
如果真的到了大明这个封建国家统治末期,基于姜星火归纳总结出的“血酬定律”,大明边境负责防御的官军几乎是一定会成为养寇自重的暴力组织。
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就像姜星火的这个“鸭城风云”小故事里一样,鸭城招讨使黄五郎要剿灭麻匪,又要死人又不赚钱,而且还要担心实力受损被其他官军派系抢了地盘。
如果到了大明末年,朱棣很确信,按照大明的制度,或许很难出现如同五代十国那样完全割据的边军军阀,但是朱棣同样也确信,到了那时候,恐怕大部分的大明边军的作战动机,都是为了利益而不是其他诸如国家等因素。
所以,边军一定会玩养寇自重的把戏,同时为了安抚朝廷和皇帝,也一定会扶持一个好打不用死人的‘假麻匪’,最好是那种一个边军能打一百个的那种战功看着又好看,还能让朝廷持续不断地从老百姓手里收‘麻饷’供给给边军。
一念至此,朱棣不由地感到一丝头痛。
这可怎么办?
给边军更大的自主权肯定是不行的,那样会养出来安禄山。
如果学宋太祖那样养几百万的冗兵,大明恐怕也吃不太消。
朱棣自己实在是想不出办法了,于是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姜星火。
“后来呢?”
“后来鸭城招讨使黄五郎向麻匪首领王麻子发出了邀请,想跟王麻子一起合作,让麻匪隔三差五来鸭城周边晃悠,自己再象征性地追剿却永远剿之不尽,如此一来,就可以合作挣鸭城百姓的钱了。”
“但王麻子不愿意啊!”
姜星火说道:“王麻子不仅不愿意跟黄五郎合作,而且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自号鸭城及时雨,开始笼络周围百姓的民心,仗义疏财行侠为善倒也罢了,偏偏还不肯百姓跪谢,非说要给百姓一个公平。”
朱高煦竖起了大拇指:“倒是一条好汉!”
“黄五郎贼心不死,只觉得是自己给的筹码不够,所以双方倒是约了一场鸿门宴黄五郎手下官军假扮麻匪,掳了两个鸭城大户人家的公子,黄五郎对王麻子说,只要王麻子杀几个麻匪当投名状,不仅可以把大户人家的公子交给他索要赎金,还可以宣布王麻子已经死了,以后让他带着弟兄名正言顺地当官军。”
“王麻子同意了吗?”朱高煦好奇问道。
“自是不同意,随后被黄五郎暗杀了一次,也没同意,反而试图暗杀黄五郎,当然,也只杀了黄五郎的替身而已。”
“再后来呢?”
姜星火道:“如此一来,双方势同水火,却是彻底撕破脸皮,王麻子命手下麻匪在鸭城四周散布传言,细数黄五郎的罪行,黄五郎任鸭城招讨使多年,不思保境安民反而巧取豪夺,自然不得民心,一时间鸭城可谓是民心似水、处处鼎沸。”
“王麻子认为时机已至,便带人鼓动鹅城百姓随自己宰了黄五郎,但是百姓摄于黄五郎多年威名,却委实不敢追随一帮麻匪起来闹事正巧这时,鸭城招讨副使却递出消息,愿意与王麻子里应外合。”
“双方磋商良久,确认了不是圈套后,王麻子率领麻匪攻入鸭城,鸭城招讨副使果然擒下黄五郎,双方押着黄五郎游街,并且在鸭城菜市口高台上,鸭城招讨副使宣布了黄五郎的罪名,王麻子亲手拔刀斩了黄五郎,还了鸭城百姓一个公道。”
“没了?”
朱高煦呆了呆,这个有些梦幻的、完美的结局,让他一时之间有点不适应。
姜星火点点头。
他当然可以说出:你认为没了,那就没了,你认为有,还可以接着讲出来黄五郎金蝉脱壳,去剑南道搬了救兵回来对麻匪反攻倒算亦或者是鸭城招讨副使又成了新的黄五郎再或者是王麻子被手下出卖,如此云云。
但是姜星火不想讲。
因为这是就是他赋予这个故事的结局。
“鸭城风云,便是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要讲的什么,我相信伱们也清楚了血酬定律,便是暴力组织颠扑不破的永恒规则。”
“事实上,我想问的问题是。”姜星火缓缓道,“不在于这个故事的解决如何,而是说,无论是匪帮还是官军,明明可以对老百姓的敲骨吸髓,为什么还要像王麻子需要杀几个坏规矩的麻匪,鸭城招讨副使宣读黄五郎罪状呢?”
“难道王麻子和鸭城招讨副使就是干干净净的吗?他们没有从之前匪帮和官军这两个暴力组织里收到属于他们的那份甚至有可能是占比很大的那份血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