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向遇见谢可安的第一眼,他就知道,她与旁人不同。
那年,他十六岁,她十四岁。
她不合群、孤僻、自我、缺乏普通人具备的共情能力。她对四周的事物兴趣索然,自身的存在与周围的社会分离开来。
她的眼睛里,都是淡漠。
当她和同行的朋发现他坐在几层楼高的栏杆上时,别人都以为他想自杀而惊慌失措时,她却直愣愣地盯着他。
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救人,而是在观察他。
或许当她第一次目睹别人自杀,她对他的行为只是单纯的疑惑。于她而言,他就像一个异类。
她不懂他为什么要自杀。
再或者,她当时可能以为他只是坐在栏杆上看风景吧。
不过,都有吧。
明天,他妈妈演的舞台剧的海报就要在广告牌上被扯下来了。
他就想着今天再来看一眼,也看看他妈妈最后一眼。
不过,既然他妈妈也不在了,而远在中国的父亲从来就不管他娘俩的生死。其实,就这样跳下去,跟他妈一起离开,好像也可以。
在他的注视下,那名中国女孩脸上的淡漠突然消失了,只剩下释怀后的孑然。
他嘲讽一笑。
这算什么,一个生性冷漠自私的人是在安慰他吗?
自私地以为他的生活比她的糟糕,自私地认为他帮了她而感谢他,自私地以为她道完谢就可以转身离去
苏向感到很不爽,因为再次被当成圣人很不爽。
第一次,是他妈妈临死前让他不要恨他爸。
第二次,就是此时不知怎么地就帮了谢可安。
他明明也是一个自私的人,凭什么要他伟大地助人,伟大地原谅。
他偏不。
回国后,他毅然走上了让母亲甘愿放弃爱情,带着孩子赴美追梦的演艺之路。
他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也确实靠着母亲生前在演艺圈结交下的人脉拿到了相对较好的资源。
也因为如此,媒体才对他这个国际影后的儿子格外苛刻,甚至当他接到了第一部文艺片时,都在一旁等着看好戏。
那个NG了快一百遍的镜头,后来也成了文艺片教科书里的表演,因为苏向当时演出了超越他那时年龄可以驾驭的多层次表演。
导演一遍遍的cut仿佛还在他耳边回响,从不解到刺耳,最后变成麻木。
被拉着一起对百遍戏的演员也因此把气都撒在他身上,在之后的冲突戏也忍不住下了重手
但或许当人被逼到绝境的时候,他突然记起了记忆深处某个女孩的眼神。
在最后一条镜头里,记忆终于和现实重叠。
向死而生。
就在此时,他也想明白了,当年并不是他拉了那女孩一把。
而是那女孩,让他知道了一种名叫自私的救赎。
他从来都没跟别人说过,自己曾经也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最终因为一个陌生女孩,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内心。
如果可以,他也想跟那个女孩一样,自私地活着。
-------------------------------------
苏向再见谢可安时,是她从美国回国发展后。那是在邵雯雯的party上,他一眼看到谢可安,就认出她是当年的那个女孩,但她好像已经不记得他了。
不过,这样正好,两个人就不会有被对方知道自己往事的心理负担了。
他过去不经意地跟她打招呼。
在之后的party上,两人总会特别有缘地遇到对方。
有一次,在酒Jing的怂恿下,两人一啪即合,从此展开了奇妙的炮友关系。
当苏向这次特地回到美国调查谢可安的事,已经是十年后。
他让美国的朋友帮忙,打听了一些关于谢可安不为人知的消息。
原来,谢可安在十二岁那年就被诊断出了分裂样人格障碍。
他联系了在京都Jing神科当医生的发小大哥赵志彦,让赵志彦发他关于分裂样人格障碍的资料。
而且,他还打听到了,几天前,谢可安从小的主治医生取消了原先去非洲旅游的计划,却改了机票去港城度假。
随后,他去了和谢可安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那排危险的铁栏杆已经被拆除,换成了更结实的木头。
同一栋楼的楼下开了一家住家餐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餐馆的主人就是当年在谢可安身边的黑人小孩,他的名字叫多米尼克。
苏向也终于打听到,在他遇到谢可安那一天,谢可安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那天,谢母把谢可安送到科克尔博士那里,她就收拾行李跑了。
谢可安回到家后,谢父就如往常般喝醉了。他一见到谢可安,就解开皮带抓着她来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