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岱走过来,握了握文韬的手:“对不起,让你做了伪证,让大司马怨恨与你。”
文韬长叹一口气:“恨我总比恨陛下好,也比恨这世道好。齐岱,我们各为其主,也算是尽心竭力了。”
齐岱无言地抱了抱文韬,轻轻道了句:“谢谢。”
106、106.
新始二年春的科举舞弊案,最后结案时吏部裁撤了将近一半的官员,其中包括了陈贸的父亲,吏部侍郎陈睢。涉案的二十六名考生全部没为罪籍,终身剥夺科举资格,涉案的朝官,包括户部尚书胡蕴之在内的二十余人受到了撤职、降级、罚俸的处理。蒲辰因府上的主簿参与科举舞弊受到牵连,被撤了大司马之职,降为幽州统帅。
天子宣布,文举考试三个月后将重新进行,届时,会由天子在洛城殿亲自出策论之题。今后每一次文举之题,都会由天子当场宣布,以杜绝舞弊。
本来有些心灰意冷的寒门士子重燃了对朝廷的信心,尤其听说连大司马府涉案都一视同仁处罚后原本不少持观望态度的有志之士也终于投身了科举。等到三个月后科举重新开考之时通过吏部考核报名的考生已经超过了三千名,周御不得不开辟更多的宫室来作为这次科举的考场。二十日后,文举榜单放榜时,破天荒录选了一百人,这一百人犹如新鲜的血液一下子激活了原本死气沉沉由世家大族把持的朝廷。这一次科举因参考人数,录选人数以及录选考生的质量而青史留名,而入榜的一百人在后世被称作“洛城殿百士”。
深秋的一日,天子周御轻驾一路向南。御辇中,周御虽然身着常服,但周身隐隐的帝王之气已非几年前刚登基时可比。坐在他身边的正是一袭黑衣的齐岱。
周御兴致颇高,笑着对齐岱道:“科举之事总算尘埃落定。朕说到做到,带你回一趟广陵。”
齐岱感到一股暖意自胸中升起,嘴角不自觉地往上翘了翘,语气却没有变:“朝中多事,陛下实在不该如此任性。”
“哦?”周御将脸凑近齐岱,“朕带你回广陵,你不欢喜吗?”
周御嘴中呼出的热气让齐岱有些燥热,他微微低了眼睑,尽力让自己的语气变得平静:“武昌军刚拆分完,我还有些不放心。”
说到武昌军,周御心中也有一丝沉郁。蒲辰被降为幽州统帅后连武昌也没有回,直接去了幽州。武昌的十五万人马,由凉州统领雷雄和宁州统领唐宇根据蒲辰所作的安排主持拆分,全程都在朝廷亲派的监军的监督之下。在武昌有一些根基的,都留在了凉州军中,年轻力壮想着建功立业的,多跟着唐宇去了宁州,剩下的多是些老弱无依无靠之辈,念着家主的恩情去了幽州。蒲辰自从去了幽州,除了例行的军报外没有一点消息,就连军报,都是冷冰冰的,能简就简,全没了当初和周御的亲近。
周御顿了顿道:“文韬,还关在司鉴阁吗?”
齐岱沉吟道:“别的考生只涉及舞弊,没为罪籍后都放出去了。但文韬……”齐岱皱了皱眉,“毕竟勾结了吏部尚书,若拿到大理寺去审,是可以斩首流放的重罪。”
周御叹了一口气,幽幽道:“他也是天纵奇才之人,这点心思要是放在正道上好好为朝廷出力,也当得起朝廷重臣。”
齐岱沉默了片刻,项虎谋逆一事,他千方百计瞒住了周御。周御本来对于蒲辰的愧疚之情在文韬科举舞弊事发后多少被抹平了。他终于承认了齐岱三番五次的劝谏,蒲辰这样的权势,即使他自己没有谋反之心,身边的人也绝不会消停,所以唯一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削弱蒲辰之权。他瞒住了项虎谋逆一事,用文韬的伪证遮蔽了更加血淋淋的真相。但齐岱的心底,对于文韬,多少还有些歉意,尤其是在他们对于彼此各为其主的那一点推心置腹的了解之后。如今,蒲辰已虎落平阳,难以成为周御的威胁,将文韬终日关在暗无天日的司鉴阁,他于心不忍。
齐岱道:“当时郑庸找到文韬,文韬虽然摆出了愿意合作的姿态,但毕竟没有最终行动。他的榜首之位,也是陛下亲自定下的。就算是和这一次录选的考生比起来,文韬之才也绝不逊于他们。我想,等武昌军拆分的事都尘埃落定了,就把文韬放出来吧。他已入了罪籍,今后也不会再惹出什么事端了。”
齐岱很少向周御讨什么恩典,这次难得为文韬说话,他此刻微微仰着头,有那么些脆弱和希冀的神色。周御心中一软,抓过了齐岱的手:“罢了,熠星兄如今孤苦一人在幽州,朕心中也不好受。你看合适的时候就放文韬出来吧,熠星兄心中对文韬虽免不了怨恨,但这世上除了文韬,大概也没有谁能让熠星兄再开心起来了。”
齐岱的手被周御握着,他难得没有缩回去,而是悄悄回握了他。这里远离洛阳宫,他们有短暂的自由。外面正是秋风乍起之时,快到广陵了……
御驾到广陵学宫的时候已近日暮,远远看去,落霞层层,水天一色,秋风吹起白马湖的阵阵涟漪,是要下秋雨的征兆。周御和齐岱站在栈桥之上,并肩而立,秋风吹起他们的发丝,在风中纠缠在一起,像岸边的轻舞的垂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