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林悦悦,可能是昨晚的原因,她到现也没敢出来见人。
古代汉王刘邦就是从这里起家,最终取得了天下,而后来的诸葛亮伐魏,也是以汉中为前进基地,可见其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往汉中去需要穿过秦岭,好在队伍里有人识路,所以一行人一周后到了汉中的佛坪地界。
不过当听说我们要下山做生意,还是忍不住的出来了,她一见我有些扭捏,眼睛也是躲躲闪闪的,不过众人没当回事,也自然不知道昨晚发生的事情,所以过了好半天,她在我面前也不在那么害羞了。
问了,就知趣的出去了……..山上好风光,但是不能久住,整天和一帮子土匪呆在一起,那样会憋坏人的。
他家的独有之处在于,在灯油里按照比例加入了少量的蜡烛油,使得灯油的油品好,并且节约耐用、光线也较之未改良的要好很多。
打听得知是因其特殊的做法,油是「油桐」
汉中这里与四川、重庆交界,北边是秦岭,南边一样是多山地带,只有这中间一处是南北山之间的平原。
当土匪不是光彩的事情,来的一般都是奔着不饿肚子,或者受到了欺负。
但后来大城市里通了电,用油灯的也就少了,倒是乡下的需求量一直比较大。
每到夕阳西下,点燃灯芯,就会发出昏黄的灯光,灯芯燃一会就短了,灯光暗了下来,需要用剔灯竹签及时将灯芯向外拨出一点,灯光才能亮起来。
灯油的制作分为几种,至从地下挖到了石油,灯油就成了石油的副产品,但是中国缺油,所以这种灯油是稀缺品,军队打仗都用不起,更别提平民了。
将我的想法抛了出来,也不管大家会不会赞同,我就准备干了,好在师爷表示同意,杜宝来也帮忙出谋划策。
无论是对付高家,还是别的什么老爷们,都需要手中有枪,有很多的枪。
是中国民众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在古代,室内照明多用豆油灯,富庶人家则用蜡烛。
灯芯余灰有时会自动落下,但多数是要用竹签轻轻拨掉。
到了今天,因为大山大河阻隔,这里嫣然治外桃源,官府力量薄弱,军阀更是忙于战争进不来,所以在这里打交道都需要与当地的各个地头蛇交往。
杜宝来道,「如果卖油,最好还是直接上汉中拿货,中间能少了一道手,就多赚一笔钱。不光做菜油生意,灯油买卖也来钱。这老百姓吃油,点灯,家家必需,我看是个万年长的买卖。」
而且我的身上可能始终有一种浪子的不羁,身世坎坷、寄人篱下惯了,我还是更喜欢到处走一走、闯
这里物产丰富,而且少有乱世打扰,发展的相对较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豆油灯基本造型为上盘下座,盘内放灯芯,下座盛放豆油或其他植物油作为燃料。
山南盛产油桐果,价格低廉加工方便,所以欧阳家的灯
进了城发现这里有官办的板号,私人经营的店铺,城东有木场、铁场、纸厂,城南有汉白玉矿……几经打听了一下,这里最大的灯油商号是一个叫欧阳明的老爷开的。
所以就问师爷从库房要了点钱,带上林悦悦和杜宝来,又叫了十个左右使唤的门内弟兄,牵上了几匹快马上路了。
一闯。
树的果实所榨,盛在灯盘里,放两三根灯芯草,拨草至灯盘外,点燃即可。
这个世道不太平,到处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要想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就需要让自己变得强大。
所以得想办法有稳定收入来源才是正道,已经在心里酝酿了很久,想准备做生意叛卖油,当然不光是吃的油,还有晚上照明需要的灯油。
下山抢东西是个好方法,但那和猛兽捕食没什么区别,一旦碰到硬茬就保不准也会有饿肚子的时候。
广元刚好在正南边的150里外,于是商议了一下,分了三个熟悉路的人手去那里寻老二楚飞云,其余则留下谈生意上的事情。
师爷这样说,自然是觉得好,而且他一向听我的。
石油传入中国已经几十年了,清末开始在一些省会城市里,出现了以煤油为主要燃料的灯具,与传统豆油灯、蜡烛等相比,煤灯油的光照非传统油灯可比,不过价格却比较贵。
既然锁定了汉中,趁着老二可能还在广元,那里是川陕交界离得不远。
但现在更缺的是人,那种彪悍又安稳的人,想招来跟多的人,并能留住他们,山上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和钱财。
师爷一听,也戳起手来道,「这以前山上一直不得壮大就有这么个原因,我们只能单靠下山抢东西,如果抢不到,大家就会挨饿,吃了这顿时不时为下一顿发愁,这土匪也过怕了那种日子。」
第一个是去寻那个姓欧阳的灯油坊,他家的灯油在汉中比较有名。
灯芯点燃一会儿,就会在火苗头上出现未燃尽的黑色余灰,这就是有些文学古籍里常提到的「灯花」。